
上編 基礎(chǔ)理論
第一章 緒論
一講 中醫(yī)藥學(xué)的起源與形成…………………………………1
二講 中醫(yī)藥學(xué)發(fā)展簡況………………………………………3
三講 古代著名醫(yī)家及其學(xué)術(shù)成就………………………………6
四講 中醫(yī)學(xué)的基本特點 ………………………………………10
第二章 陰 陽 五 行
五講 陰陽學(xué)說的基本內(nèi)容 ……………………………………14
六講 陰陽學(xué)說與中醫(yī)學(xué) ………………………………………16
七講 五行學(xué)說的基本內(nèi)容 ……………………………………19
八講 五行學(xué)說與中醫(yī)學(xué) ………………………………………22
第三章 藏 象 學(xué)說
九講 藏象 ……………………………………………………26
十講 心(附:心包絡(luò))…………………………………………28
十一講 肝 ……………………………………………………31
十二講 脾 ……………………………………………………35
十三講 肺 ……………………………………………………38
十四講 腎(附:命門)………………………………………………40
十五講 六腑(附:奇恒之腑)…………………………………43
十六講 臟與臟之間的關(guān)系 ……………………………………47
十七講 腑與腑、臟與腑之間的關(guān)系……………………………50
第四章 氣血精津
十八講 氣的生成與生理功能 ………………………………53
十九講 氣的分布與分類 ……………………………………55
二十講 血的生成與功能 ……………………………………57
二十一講 精的生成與功能 …………………………………59
二十二講 津液的生成與功能 ………………………………61
二十三講 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guān)系 ……………………………63
第五章 經(jīng) 絡(luò) 學(xué) 說
二十四講 經(jīng)絡(luò)的概念與組成 …………………………………67
二十五講 十二經(jīng)脈 ………………………………………………68
二十六講 十二經(jīng)脈的循行部位 ………………………………70
二十七講 奇經(jīng)八脈 ………………………………………………73
二十八講 經(jīng)別、別絡(luò)、經(jīng)筋、皮部………………………………76
二十九講 經(jīng)絡(luò)的生理功能與應(yīng)用 ……………………………78
第六章 病因與發(fā)病
三十講 外感病因 ………………………………………………81
三十一講 內(nèi)傷病因 ……………………………………………85
三十二講 其他病因 ……………………………………………88
三十三講 發(fā)病機理 ………………………………………………91
第七章 病 機
三十四講 邪正盛衰 ………………………………………………95
三十五講 陰陽失調(diào) ………………………………………………98
三十六講 氣血失?!?02
三十七講 津液代謝失?!?06
三十八講 內(nèi)生五邪………………………………………………108
三十九講 疾病轉(zhuǎn)歸………………………………………………111
四十講 五臟病機……………………………………………113
四十一講 六腑和奇恒之腑病機……………………………116
第八章 四診(望、聞、問、切)
四十二講 望診——望神色形態(tài)………………………………119
四十三講 望診——望頭部、肢體和排泄物 ………………123
四十四講 舌診——望舌質(zhì)……………………………………127
四十五講 舌診——望舌苔……………………………………130
四十六講 聞診……………………………………………………133
四十七講 問診——問寒熱……………………………………137
四十八講 問診——問汗出和飲食口味………………………140
四十九講 問診——問疼痛、睡眠 ……………………………144
五十講 問診——問二便和經(jīng)帶………………………………147
五十一講 切診——按診、脈診 ……………………………151
五十二講 切診——脈象……………………………………154
第九章 八 綱 辨 證
五十三講 表里、寒熱辨證 …………………………………160
五十四講 虛實、陰陽辨證 ……………………………………163
第十章 氣血津液辨證
五十五講 氣、血病辨證 ………………………………………168
五十六講 氣血同病和津液病辨證……………………………171
第十一章 臟 腑 辨 證
五十七講 心病辨證………………………………………………175
五十八講 肺病辨證…………………………………………178
五十九講 脾病辨證……………………………………………182
六十講 胃腸病辨證………………………………………………184
六十一講 肝膽病辨證…………………………………………188
六十二講 腎和膀胱病辨證………………………………192
六十三講 臟腑兼病辨證…………………………………195
第十二章 外感病辨證
六十四講 六經(jīng)辨證…………………………………………199
六十五講 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辨證……………………………201
第十三章 防 治 原 則
六十六講 治病求本與扶正祛邪………………………………205
六十七講 調(diào)整陰陽、臟腑與氣血 ……………………………208
六十八講 正治、反治及治療“八法”………………………210
六十九講 預(yù)防和護理原則…………………………………213
下編藥物處方
第十四章 中藥
七十講 中藥的藥性……………………………………………217
七十一講 中藥配伍與禁忌……………………………………220
七十二講 用藥劑量與用法……………………………………222
七十三講 解表藥…………………………………………………225
七十四講 清熱藥(1)——清熱瀉火藥與清熱燥濕藥 ……227
七十五講 清熱藥(2)——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與清
虛熱藥…………………………………………………229
七十六講 祛風濕藥與化濕藥…………………………………231
七十七講 利水滲濕藥……………………………………………235
七十八講 瀉下藥與溫里藥……………………………………237
七十九講 消食藥與驅(qū)蟲藥……………………………………240
八十講 理氣藥………………………………………………242
八十一講 活血藥…………………………………………………244
八十二講 止血藥…………………………………………247
八十三講 化痰止咳平喘藥…………………………………249
八十四講 平肝息風藥………………………………………252
八十五講 安神藥與開竅藥…………………………………254
八十六講 補虛藥(1)——補氣藥、補陽藥…………………257
八十七講 補虛藥(2)——補血藥、補陰藥……………………260
八十八講 收澀藥與外用藥……………………………………263
第十五章 方 劑
八十九講 方劑的組成規(guī)律……………………………………268
九十講 解表劑與和解劑………………………………………270
九十一講 清熱劑…………………………………………………274
九十二講 瀉下劑與消食劑……………………………………278
九十三講 溫里劑與固澀劑……………………………………281
九十四講 理氣劑……………………………………………284
九十五講 理血劑……………………………………………286
九十六講 補益劑…………………………………………………288
九十七講 祛濕劑…………………………………………………292
九十八講 治風劑與治燥劑……………………………………296
九十九講 祛痰劑……………………………………………300
一百講 安神劑與開竅劑…………………………………………302

請關(guān)注【51教學(xué)網(wǎng)】官方微信公眾號,回復(fù)“密碼”,獲取密碼。